電話:2652 5998 | 傳真 :2696 4998 |
電郵 : best@bestrecovering.com |
安全氣袋真安全?(08年5月)
【鳴謝:車証行有限公司(Car Survey Ltd.)供稿】
安全氣袋SRS,英文全寫是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,但若從字面上的解釋,其實是找不到與安全有關的字眼,但大家都統稱之為安全氣袋,仔細想一想,是否大家都誤解了氣袋發明者的心意呢?
汽車安全氣袋是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,由美國工程師Patrick W. Hetrick發明,並以SRS之名於美國取得專利。 1980年,平治S-Class,成為全球首部配有SRS的量產汽車,其後陸續有其它車廠跟隨,發展到現今階段,SRS已是所有新車必然配備的裝置。
SRS系統主要由幾個部分組成: 1)電子感應器 2)微型電腦處理器 3)點燃觸發器 4) 布制氣袋。 其運作原理是當車輛發生撞擊時,感應器會先收集車速、 震蕩力、搖晃程度、煞車狀態等資料,然後交由電腦計算分析,一經判斷為撞擊後,便會產生一道脈衝電流,啟動點燃觸發器,點燃內裏的NaN3,從而引起化學變化,釋放出大量氮氣,令氣袋迅速於20至30毫秒內,以230至320KM/h速度充氣膨脹。
有得必有失,當氣袋爆破時會產生巨大的衝擊力及高達170 dB的聲响,若果駕駛者坐得太近軚盤或沒有使用安全帶,在氣袋爆開的過程中,猛烈的撞擊力會對眼睛、面部、頸部、上胸部份造成傷害。因此,廠商並不鼓勵嬰孩、兒童及孕婦坐在前座。
其實氣袋發明者於命名時,已清楚告知大家氣袋只是「輔助性質」,要更有效發揮其安全的功效,便務必要配合安全帶一起使用才可保障生命。
總括而言,氣袋只是整個安全設備上的其中一部份,沒有人希望會用得著它。要確保安全,謹慎的駕駛態度才是更有效的安全保證。
〈編者按: 讀者如欲了解更多關於安全氣袋的資訊,可參閱「佳保通訊」第九期 (01年5月)之《安全港自由講》之“汽車安全設備大搜查之三: 汽車安全氣袋不安全?”〉